工程造价是一个强调综合技能的交叉学科,涉及五个领域:工程技术、经济学、管理、法律和信息交流等,对造价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。结合公司工程结算薄弱,造价人员缺乏的现状,制定造价管理人员培养方案。
1、培养计划应有针对性、实用性。
如对专业能力相对较弱应增强编审能力的培养;而对专业能力强而知识面较窄或知识层面不高的人员,可增强其工程其他方面或工程经济知识或提升学历的培养等。
为此,可以在每年初制订相应造价专业知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,如:工程技术知识、工程制图、识图、预算定额的理解、相关的法律、法规、编制投标文件、特别是目前最为实用和必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内容。
2、培养计划应体现梯度性。造价员,可分为初、中、高三个级别,应在对这三个层次人员情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,分别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计划,同时应有利于三个层次人员的衔接,体现培养梯队。使各级人员都能学有所用,而不会造成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局面。
3、应用人力资源理念管理造价人员。造价人员属技术型人员,从事的是脑力劳动,不同于一般的员工,在管理上应选自.代做预算网 www.yusuanw.com 将这类群体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,列入管理。在管理方法、
管理政策上给予倾斜,应跳出原有框框,有所创新,搞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,做好人才的培养规划。以岗位促培养,为造价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;以项目促培养,让造价人员承担重点大型项目,促进人才快速锻炼成长;
4、引入竞争,创新人才激励机制。首先,竞争促使造价从业人员自觉努力,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。其次,竞争促使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,在选人用人上公开竞聘,竞聘上岗,使造价从业人员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自觉努力,以适应竞争的要求。这样,压力促动力,充分调动了造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、创造性等主观能动性,创新、提升企业工程造价的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,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5、改革创新收益分配制度,促进人才成长。公司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方法,体现一流人才、一流的贡献、一流的待遇。要打破分配制度的固有模式,实行收益分配制度创新,并将人才、业绩与收入遇待挂起钩来,使造价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,增强专业从业能力,快速成长,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变革的需要。
总之,造价人员素质的培养,需要公司及造价人员的共同努力,为造价人员设计好成长的模式、成长的梯度,营造成长的环境、创造成长的机会。在政策上、人员管理上、资金支持上、薪酬待遇等的方面形成合力,共同促进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。
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,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。
< src="http://.cbi360.net/2018/8/1/71c43853-e0db-4327-bb80-67200e88d0d5.jpg" title="建设通广告1.jpg" alt="建设通广告1.jpg" width="600" height="345" border="0" vspace="0" style="width: 600px; height: 345px;"/>
关注手机建筑网(http://m.cbi360.net/),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。
(栏目:工程造价知识/)联系> 18611114677(同微信)拨打电话